獅山尋寶記──金剛寺參訪(3)

金剛法會



  起床盥洗後到大殿做早課,接著用早餐並幫忙整理寺院環境。隨著天色愈發明亮,居士們紛紛抵達金剛寺,寧靜的山林便熱鬧了起來。金剛法會從八點半開始, 第一個小唱誦《金剛經》,第二個小時則是專題講座,主題是「從緣起法看菩提道」。昨夜法談主在討論緣起法,供燈時提到菩提心,而這場講座正好將兩者串聯了 起來*1。

  大航法師提到談大乘佛法容易,實踐時卻也容易退縮,因為自己與眾生的生命本質皆是「自我肯定」。世事不斷變化,但人們卻因無明而將事物看得真實因而產 生執著。貪愛與執著造就了生老死,生老死的過程中又加強執著──悲與喜中皆存在著自我肯定,而進一步推動生老死,生命就是不斷地上演一樣的戲碼。若未發覺 此問題根源,學佛不會進步,也無法發起真正的菩提心!瞭解、看清自己的苦,尋求出離,並觀察眾生與自己一樣正在受苦,最後發起幫助一切眾生離苦的心願—— 「自覺」而後能「覺他」,因此菩提心是與智慧相應的;菩提道也就是「覺悟之路」。雖然發菩提心不易,但若真正做到就能成就一切善法,人的格局也有所不同。

  發菩提心後要怎麼修菩薩行?其實實作上與父母照顧孩子的道理相近,只是將所照顧的對象推廣至一切眾生,念茲在茲、想盡辦法地為其創造「真實」的利益, 而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行菩薩道時會碰到許多困難障礙,同時也會從中看到自己的煩惱與不足,此時便應找方法加以解決,待突破後利益更多眾生。透過不斷利他 以自利,自身六度萬行與智慧也將因此不斷加深加廣,最終成就菩提果。可見學佛並非一步登天,必須慢慢學習。

  另外,《金剛經》也是一個重要的修學指引。經中提到「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菩薩道時應將日常生活中 的各種因緣條件越看越清楚,找出自己與眾生煩惱的根源。有了覺悟作為基礎,行一切善法才叫菩薩道,學佛的感應就在這裡──越來越不會受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否則可能「一盲引眾盲,相推入火坑」。總歸而言,佛教說的緣起就是在描述事實,並從事實中覺悟;菩薩道也離不開緣起,應在日常生活中一分一分實踐。

  講座結束並用完午齋後,大航法師在廣場與大家討論佛法、回應問題,包括念佛的原理與方法、持戒的意義、緣起性空的內涵等等。兩天的學習就在法談結束後畫下句點,入獅山滿載而歸!












*1:當天講座影片請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