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7的文章

國醫曉鐘社講座:悉達多的手術刀

圖片

【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四)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圖片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四)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民國77年5月1日 講於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演講廳 陳元暉 記 (本文刊登於晨曦通訊第62期)     就像有人說他是小乘,我是大乘,有些人則說是金剛乘,佛陀是漂亮的,「他」坐在佛籠上,「他」喝、「他」吃、「他」必須嗅香味,愈來愈糟,也許過了好幾年後,人們特別給「他」廁所住,這是我們親近佛陀的方式,多麼的侮辱「他」啊!是這樣的侮辱!我們實在不應該這樣對待「他」,我們對待「他」卻像對待我們自己──一個需要吃喝的人。其實比我們還糟糕,我們吃好的食物,卻只給「他」一點點的水,給「他」幾盞燈,我們不知道是否能夠這樣的活下去!「他」坐在那裹,即使一年了也沒洗澡,過了幾千年之後,「他」就被稱為古董,人們做了一個門來保護「他」,是多麼奇怪,我們必須趕快逃離這個佛教,跳出這種對佛陀牢固的概念、這種我們所看到的另一種最壞的娑婆世界,因為它有美麗的名稱,容易使我們分心。我想能夠遠離這些,才是真正的佛教徒。這樣,你可以稱呼自己是回教徒、基督徒,都沒關係。事實上,我們為了利益眾生,我們可以任何一種宗教來稱呼。我想如果今天所有各種不同的宗教、各個師父,都能在這上面多想一點的話,則每一個宗教都會變得更偉大。     現在我們巳談到表面的情況,今晚的中心主題是如何修行,在理論上,我們應該思惟探求生命的真相,而非宗教理論的知識。談到修行,我們有完全不同的門徑。何謂修行?修行是訓練。訓練什麼呢?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從事精神訓練的人就是修行者。何謂修行者?一個不好的人想變成好的,這是說他有各種不好的情緒,如生氣。早先大家聽我說,可能會認為我對像供佛這一類文化似乎是很反對的,但是我們現在要談到很專業的,因為我們談到修行,在儀式上必須很專業,並非我們應該這樣。例如,從理論上說,一切皆空,但實際上,我們頭痛時,必須吃藥,如果我們想到空性,我們可能就不會有頭痛,但是實際上,我們必須找藥吃。     現在談到前行怯的修行,這必須結合我們的文化,修行來自文化。在我往下談之前,我必須警告各位,文化和佛陀的教化總是兩回事。文化為人類所創造,佛法是佛陀的教示,這兩者是不同的。佛法超越概念、超越習俗、超越傳統、超越歷史。然而我們都是人,我們生於社會,這意謂著我們有文化。文化是由一群人所造成,諸如拉手、個人創造力的培養、微笑和不微笑。因此,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文化,每個國

【佛菩薩紀念日的深義】 法藏法師

圖片
【佛菩薩紀念日的深義】 時間:106/03/16 主講:法藏法師 影片紀錄: https://youtu.be/3cO6VjOjKq0 適逢觀音菩薩的聖誕紀念日, 法藏法師帶領大學佛學社同學供燈, 並開示佛菩薩紀念日的深義。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三)】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圖片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三)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民國77年5月1日 講於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演講廳 陳元暉 記 (本文刊登於晨曦通訊第61期)   (接續 上文 )如果我們是聰明的話,我們到老師那裡,我們接受同樣的教導,但是我們的心總是在思索生命的真相,我們閱讀經典,在經典中有些是給世俗的人看的,所以有些神化故事。當我們看到這些時,我們儘量以不同的觀點來讀,例如有一部經典,在開頭時,講得很美妙,敘述佛的性德、佛的神通道力,他可以將宇宙納入一原子中,可以將十方納入一方,很多像這類的描述。因此,各位若是不了解佛法的普通人,就會以為佛陀是超人;如果只會模仿老師或被湯匙餵的「二手」人,有盲目的虔誠心,他怎麼想呢?當然,佛陀有能力做到,可是我們不能,就是這樣!他們的了解僅止於此。為什麼佛陀能,而我們不能呢?這些人可以說只是狂熱的宗教徒,他們相信分化對立。   認為佛陀是超過我們的時候,則以完全不同的角度來讀這些經書,就會想,小和大其實是唯心所造,事實上沒有最大,沒有極大這樣的東西,也沒有小。因為現在我們能細分為很小的東西,過了幾年之後,可能再細分;原先為大的東西,也可能變得更大,大或小端視我們如何使用。無知的人認為大小真有外在的存在,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對於高度的觀念混淆。高、漂亮;矮、糟糕,為什麼世俗凡夫總是有這些大小實體的概念?其實,這些並沒有客觀性的存在。所以,佛陀知道根本沒有諸如大小等問題。因為他知道這一點,所以他能夠把整個宇宙放進一顆原子內。如果我們沒有大小概念的問題,我們也可以把大的東西放到小的東西裡面。這部經典,其實就在講這個道理,但是它是給很多不同的讀者讀的。   所以,經典說,佛陀沒問題,他有辦法把整個宇宙放進一個原子裡面。正如我所說,當有智慧的人來讀這部經典時,佛陀與我自己不可分,是心的實相,依據這個實相,沒有小的存在,甚至沒有把大的東西放進小的東西這件事。能夠這樣修學的人他就已經了解佛教,認為漂亮的事物才是佛教,他不會去品評任何事物,他不受佛教的束縛。今晚我要強調的是最狡猾、最壞的東西就是佛教。任何時候我們能夠達到超越佛教所稱呼的境界,這樣是不錯的。在娑婆世界中,地獄、佛教和涅槃三者,我認為地獄比較好,每一個人都想逃離它。但是佛教徒沒有人願意從中逃離,因為不願遠離,所以都在佛教中爭奪。(待續)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圖片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民國77年5月1日 講於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演講廳 陳元暉 記 (本文刊登於晨曦通訊第60期)   當我們探討生命的真相時,每一個人都可以有精神和物質方面的領悟。例如,一位計程車司機,他可以沒有佛堂,他可以沒有上師,也許他有一個很驕傲的上師,然而他仍然可以領㑹到生命的真相。當他了解生命真相時,他就知道如何放鬆。而在寺院中,有位出家人,周圍環繞著佛陀所說生命真相的經典,他從來不去閱讀,即使讀了,卻用不同的心態去讀,但他沒有了解到生命的真相,也許他了解了一點點,但也只是宗教方面的知識,對生命的真相完全沒有了解。我想他一定很無知的,比那位計程車司機還無知,因為他不知道如何放輕鬆。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們研究修持前行法時,不要去研究生命之外的東西,這點很重要。   大部份的人都比較無知,滿足於現世的生活,一直都在誤解快樂與痛苦,喜歡等待、希望、期望和計劃,所有這些意圖都是緊張焦慮。但是無知的人卻喜歡過這種生活──喜歡希望、希望很快就見到你、希望你活得久一點、希望你活得好一點,這些其實都是痛苦,這些真的不好。我們必須要了解這些。早上吃早餐、中午吃午餐、晚上吃晚餐;明天也同樣,再後天也是一樣。有時候發生戀愛,事實上,這些會慢慢帶來痛苦。有些時候有粗暴的行為。有些比較聰明的人就會這麼想:在這些部份生命的背後必定存在著某些意義或真相,像這種人是很難得的。即使他們有這種想法,還是仍然有很多錯誤的方向。在對生命現象產生疑問的時候,也許會到處去請教,去問朋友,也許在一些朋友中,有一個人說:「在這個城市裹有位偉大的老師,他或許可以幫助你。」這樣很好,於是他就去了。這裹最重要的一點是,大部份的聰明人到了那裏之後,就被這位老師所影響;不過這樣還好。但是有些人的生命成為被用湯匙餵的人,這樣就不好了,特別是當你的生命變成二手的生命而沒有邏輯的理由時,甚至你只是重複老師所說的話。如果你的老師說佛陀是好的,你不加思索也就說佛陀是好的,而不知道什麼是佛陀;說娑婆世界是壞的,你也就說娑婆世界是不好的。然而現在怎麼樣呢?你還是一樣地回到無知的狀態。   首先你是很不好的,過了一段時間,想到我應該做些事,生命是什麼?然後去見老師,從內心深處發出,問了一些問題,老師也照往常回答:「佛陀是好的,娑婆世界是壞的。」如果我們稍微用智慧來聽則還不錯,但是我們大部份都在聽老師講。而事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一)】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圖片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一)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民國77年5月1日 講於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演講廳 陳元暉 記 (本文刊登於晨曦通訊第59期)     各位晚安!請不要介意我瞌睡的臉孔。今晚我要來談談學佛者基本前行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確地實踐。這個題目事實上不好講,因為一般人都不喜歡修前行法,大部份的人,真正的興趣在於修「核心的法」,而要省略掉前行法。甚至雖然有些人在修核心法,但見解多不正確。前行法必須修而且很重要。如果不了解什麼是前行法,不了解它的理論基礎,那麼就有盲修瞎鍊之嫌。特別當我們在作心靈方而的修持時,如果沒有很好的基礎,則往往會把我們的修持物質化,如果只是純粹的物質,那也沒什麼要緊,可是假如將心靈的修持物質化,那就很糟糕。我們大部份人都有心靈上的沈迷。當我們仔細考察所作所為,可以發現都是心靈上的物質。這是為什麼不同宗派、師父和寺院之間,會存在各種混淆不清的觀念。     心靈物質化根源於「私我」,當我們有私我時,則不論做什麼事,總會附著於精神物質化。我總是說今日大多數的佛法修行人,似乎是最富有娑婆生命的人。純粹的娑婆生活建立於偽裝,娑婆世界的本質在於偽裝。當我們觀察世俗的農夫、商人或觀察偉大的師父、世俗的師父和所謂佛教的修行人時,就會發現很多心靈的修持者是虛偽做作的。大部份的所謂佛教修行人是躲在佛的名字後面的。很多出家人,像我一樣,躲藏在袈裟後面。農夫和商人,他們沒有什麼東西用來躲藏。他們通商同意以欺騙養家謀生,可是顯然地大家可以看出來,心靈的修持者常常有較多的藉口,特別是較高的大乘和金剛乘,他們有更多的藉口。因此,我們必須來談談前行法。     今晚,我將儘可能嘗試不談佛教的前行法。在這個世界中,特別是在東方,人們有點比較執著佛陀和宗教的概念。人們幾乎致力於二種活動,一種是追求正常的生活,而後是心靈的生活。也許每天有一個小時待在佛堂裏,坐在柔軟的墊子上,旁邊圍繞著佛像,然後我們談的是一些不一樣的事,而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又談不同的事。例如當我們去寺院,我們表現得像是非常嚴肅的佛教徒,儘可能不說謊,儘力頂禮;當遠離寺院、上夜總會時,就可以說謊,就可以喝酒,沒關係就這樣去做。如果各位繼續這樣做,我們就不知道如何將佛法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事實上佛教和佛陀的名稱並不重要。例如說佛性,很多人談佛性,以為佛性很好,藏在某處。在潛意識中認為它是單獨存在的東西,每個人都有善

Bodhisattva GO! 短暫心經-四小時密集課程

圖片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的隻字片語常讓人琅琅上口,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五蘊皆空」…… 雖然經文僅有短短260字, 但讀起來仍覺得生澀難懂, 難以體悟其中的奧秘。   別擔心! 2017年3月的「Bodhisattva GO!」 生活佛法課程, 規劃了四小時的密集課程, 透過影片與文稿中三位善知識的精闢解說, 幫助你快速掌握《心經》要義, 以及如何運用《心經》的智慧改變自己的思維, 讓你不再膽顫心驚!   時間:3/13(一)、20(一) 19:00-21:00 地點:博雅404   3/13(一) 大航法師:心經略解(講於僧伽研習會) https://youtu.be/voprqW1kQRM https://youtu.be/13MPV37QL40   宗薩欽哲仁波切: 《心經》開示與禪修文字稿     3/20 法藏法師:心經大要(講於成功大學) https://youtu.be/Zk1QCM7RU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