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一)】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一)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民國77年5月1日

講於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演講廳

陳元暉 記

(本文刊登於晨曦通訊第59期)

 

  各位晚安!請不要介意我瞌睡的臉孔。今晚我要來談談學佛者基本前行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確地實踐。這個題目事實上不好講,因為一般人都不喜歡修前行法,大部份的人,真正的興趣在於修「核心的法」,而要省略掉前行法。甚至雖然有些人在修核心法,但見解多不正確。前行法必須修而且很重要。如果不了解什麼是前行法,不了解它的理論基礎,那麼就有盲修瞎鍊之嫌。特別當我們在作心靈方而的修持時,如果沒有很好的基礎,則往往會把我們的修持物質化,如果只是純粹的物質,那也沒什麼要緊,可是假如將心靈的修持物質化,那就很糟糕。我們大部份人都有心靈上的沈迷。當我們仔細考察所作所為,可以發現都是心靈上的物質。這是為什麼不同宗派、師父和寺院之間,會存在各種混淆不清的觀念。

 

  心靈物質化根源於「私我」,當我們有私我時,則不論做什麼事,總會附著於精神物質化。我總是說今日大多數的佛法修行人,似乎是最富有娑婆生命的人。純粹的娑婆生活建立於偽裝,娑婆世界的本質在於偽裝。當我們觀察世俗的農夫、商人或觀察偉大的師父、世俗的師父和所謂佛教的修行人時,就會發現很多心靈的修持者是虛偽做作的。大部份的所謂佛教修行人是躲在佛的名字後面的。很多出家人,像我一樣,躲藏在袈裟後面。農夫和商人,他們沒有什麼東西用來躲藏。他們通商同意以欺騙養家謀生,可是顯然地大家可以看出來,心靈的修持者常常有較多的藉口,特別是較高的大乘和金剛乘,他們有更多的藉口。因此,我們必須來談談前行法。

 

  今晚,我將儘可能嘗試不談佛教的前行法。在這個世界中,特別是在東方,人們有點比較執著佛陀和宗教的概念。人們幾乎致力於二種活動,一種是追求正常的生活,而後是心靈的生活。也許每天有一個小時待在佛堂裏,坐在柔軟的墊子上,旁邊圍繞著佛像,然後我們談的是一些不一樣的事,而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又談不同的事。例如當我們去寺院,我們表現得像是非常嚴肅的佛教徒,儘可能不說謊,儘力頂禮;當遠離寺院、上夜總會時,就可以說謊,就可以喝酒,沒關係就這樣去做。如果各位繼續這樣做,我們就不知道如何將佛法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事實上佛教和佛陀的名稱並不重要。例如說佛性,很多人談佛性,以為佛性很好,藏在某處。在潛意識中認為它是單獨存在的東西,每個人都有善,本來具足。衣服髒了,衣服本來是乾淨的,本來不髒,污穢突然附上去,所以可把衣服洗乾淨。因此不論是誰,他(她)的心多麼渙散、情緒如何的煩雜、有戰爭、忿怒、無知,可是我們依然具有為善的潛力,千萬别以為我這樣講,是意謂著大家是壊的、是惡的。善和純淨的人性就是所謂的佛性。

 

  我今晚聽到一件笑話,有人認為佛就是有頂髻,才是佛,或認為在菩提伽耶開悟的才是佛,出生在印度釋迦族的悉達多太子才是佛。如果你這樣認為,則我們無法達到佛的境界。佛放光、會飛,具有種種性德。如果你有這種想法的話,那麼我很抱歉地告訴你,你是一個狂熱的宗教徒;我們可以生在天堂,而不可能成為上帝。可是大家要知道,佛教是很民主的,佛非全能,所有我們的業才是全能的贊助者,不要將佛陀和我們分開,不僅如此,開悟的境界,對某些人而言,那是在某一處,粗言之,那是在西方,是阿彌陀佛的淨土。但是開悟並不在某處,開悟與生活不可分。有個例子,有二個人,其中一個人認為地球是平的,大部份的西藏人都這樣認為,另一個人知道地球是圓的,但實際上是如何呢?

 

  談到事實真相,有二種,一種是相對的,另一種是究竟的。這個社會是由大多數來統治,常依照投票,由大多數人來決定,這就是相對的真理。即使大多數都是笨的,也是用多數票來決定,這即是相對的真理。認為地球是圓的,這是在科學進步的社會中,大部份的人這樣認為。可是談到究竟的真理,到底地球是否為圓呢?佛陀不在乎地球是平抑圓,因為爭執事實上只會浪費時聞。再進一步談,這第一個人後來發現地球是圓的,在知道這個之前,他是無知的,他是對世界真相的無知。因此,如果這一個人是後來有朋友和老師教導他各種邏輯,使他慢慢了解,領悟到地球為圓的道理,這就稱為開悟。所以佛法上談證悟境界是和娑婆世界相同的。是故,真正的佛教徒,必須了解真理──生命的事實、外在的真相、內在的真相和一切事情的真相,這是研究佛教的目的,學佛是需要我們去知道真相。如果我們認為學佛的目的是在相信佛陀的話,研究他的傳記,則不可能直接證悟。(待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