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藥師經略說】 法藏法師

圖片

寂靜的快門 The Little Steps of a Western Buddhist Abbot

圖片
寂靜的快門 The Little Steps of a Western Buddhist Abbot Nicholas Vreeland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時間:2017年11月13日晚上 7:30 - 9:3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103教室 口譯:林義雄先生 § 主辦單位: 臺大晨曦佛學社( https://goo.gl/6scFpJ) 指導老師:林珍芳 總 召:陳秉玨 司 儀:趙上涵 攝影組:廖宇文、曾楚壬 接待組:林與晟 報到組:鄭佳芳、陳薏如、鄭丹倫、林育瑄、鄭皓騰、張智睿、曾彥博、林子鈞、林育世、陳亭佑 美術組:廖宇文 文宣組:陳子豪、徐孟琪 表單組:趙上涵 場佈組:全體人員 § 協辦單位 1 國防醫學院曉鐘生命哲學社( https://goo.gl/zZT35e) 2 輔仁大學大千佛學社( https://goo.gl/cVc8wf) 3 四諦講修佛學會( https://goo.gl/k6Q3WE) 4 臺大晨曦校友會( http://www.ntusunrise.org/) 5 慧炬機構( https://goo.gl/mSyTXM) 感謝各單位的鼎力相助及分工合作,讓講座得以圓滿舉行。 觀看時建議使用耳機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earphones when watching.

龍欽巴尊者略傳 by 台大晨曦校友居士林英文佛學小組

龍欽巴尊者 (1308-1364) 略傳 Gyurme Samdup( 覺嵋桑度堪布 ) & William Farmar 著 ( 偈頌為蔣波仁波切 作 ) 臺大晨曦校友居士林英文佛學小組 譯 1987 至心皈依上師三寶尊 佛陀密意深廣如虛空 持明不依文字惟心傳 數取趣從耳傳得解脫 禮敬三種傳承諸上師 法性盡處證得法身密 無量光明界中現報身 化身無數應機度有情 至心禮敬一切智法王 廣大智慧清淨如明鏡 智慧明鏡畫師現學問 甚深密乘教法廣弘揚 頂禮吉美林巴尊者前 誰有不可思議之能力 與生俱來智慧和學問 由於上師慈悲加持故 在此謹述法王之略傳        龍欽巴尊者 通常被尊稱為繼 蓮花生大士 之後的「第二佛」,是 寧瑪 派的法王,深受所有 西藏 佛教四大宗派的尊崇,是 文殊師利 身語意的化身。  宗喀巴 大師、 薩迦班智達 和 龍欽巴尊者 ,以 西 藏的 文殊師利 應化住世度生,而名聞遐邇。他們皆是 文殊師利 身語意的化身。由於他們在顯密經典方面的博學多聞和無上智慧,他們是 西藏 悠久宗教歷史上最傑出的大師,特別是 龍欽巴尊者 ,實際上是證悟 普賢王如來 的法身,可是為了救度所有的眾生而應化於世,預言說:著名的 印度無垢友大 師( 貝瑪拉密 扎)與 寂天大師 ,每隔百餘年就在 西藏 應化一次, 龍欽巴尊者 即是這二位大師所應化。   從第八世紀佛教密宗由 印度 傳入 西藏 迄今這段歷史中, 龍欽巴尊者 的生平和著述,就像一面三稜鏡,聚集了他學得的教法,並且為了利益我們,對於艱深難懂的心要,加以闡揚。 龍欽巴尊者 在 西藏 佛教歷史上之所以能成為一個重要人物,並不只是由於他獨特而寶貴的教法,他的著作燦爛奪目,集各派大成,包羅萬象。誠如 巴促俄堅吉美卻吉旺波 仁波切在著作中所指出的;「他的著作涵蓋而且超越中觀和般若、 覺宇 派和 希解 派(痛苦與挫折的止息)、大手印和大圓滿的精要。」   雖然用我們人類的語言,無法詳述這位尊者的性德,但是我們希望這份 龍欽巴尊者 生平和教法的簡短介紹,能帶給有志修學西藏佛法的人,尤其是寧瑪派的同道,有所啟示。    龍欽巴尊者 的家族是住在 西藏 北部 優如扎 高地,一個叫做 燕剎 的村莊,他的祖父 拉松 長者住世一0五歲,是 西藏 七位最早出家(及七覺士),也是 蓮花生 大士二十五位大弟子之一的 傑哇卻央 第二十五代孫。據說

龍欽巴尊者的著作 by 台大晨曦校友居士林英文佛學小組

龍欽巴尊者的著作 Gyurme Samdup(覺嵋桑度堪布) & William Farmar著 臺大晨曦校友居士林英文佛學小組 譯 1987   龍欽巴尊者著作等身,哆康(青康一帶)的曲札桑布編了二百七十種書籍目錄,包括詩、醫藥、星象、修辭學、及文法和歷史。尊者也編寫過許多法本和讚頌。龍欽巴尊者最重要的著作是「思想寶庫集」,並以此聞名。其中一冊,或許也是最重要的是「七寶藏論」,這本書幾乎涵蓋了所有佛教的理論和修持,也是了解無上大圓滿教法所不可或缺的。茲簡介其內容如下:  1 .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是「妙義寶藏」:包括簡要的本文和詳細的論述― 「經教庫」,討論真如法性的觀念。  2 .「持意寶庫」:大乘口訣論:包括二十二章本文和很詳盡的長論---「白蓮花」,闡述大乘的佛教宇宙觀,並論及印度的非 佛教哲學體系。附錄有「持意寶庫指導妙義金剛藏」。  3 .「大乘最勝寶藏」:是本文中最長的一冊,共分二十五章,詳論大圓滿教法。  4 .「口訣寶藏」:分六個主題,簡要描述佛法要義,包括理論和修持實踐。  5 .「無上密光明金剛藏三處明句寶藏」:分十一章,論述大圓滿思想的精髓。  6 .「一切乘明義宗義寶藏」:詳盡探究佛教哲學,闡述佛的最初教導、印度四大宗派的發展及無上大圓滿。  7 .「真理寶藏」及其註疏「三藏義解(三部心要義解)」:討論真如的四項特質-----包括不落言詮、眾生本具、內證而得和寂靜,以及可以接受這種教法的人。   這部七藏寶論,似乎是在不同時間和為不同目的而寫的,後來才把它們編輯在一起。因此有不少重複和不連貫的地方。不過這幾本著作,對於闡揚西藏佛教史中的大圓滿思想,貢獻頗大。   龍欽巴尊者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休息三部曲(三休息)」,根室教授(Professor Guenther )曾將之譯為英文。這卷三部曲的第一冊「心性休息」,共十三章,以道次第方式編排,詳細解釋心性(追求法性的基礎意義和重要性)。其註疏「大馬車」及附錄「白蓮鬘」的結構分析,對這個主題進一步予以發揮。此外,並有導義,把本文分成一百四十一個參究題目。第二冊「禪定休息」,共有三章,討論修習禪定的適當處所、修習者與修習的過程和目的。原文的論述「清淨車」,詳論通往法性的途徑---觀想。附錄有「白蓮花鬘」或稱「寶鬘」的結構分析和簡短的導引論,叫做「心要藏精華」。第三冊「虛幻休

寂靜的快門|The Little Steps of a Western Buddhist Abbot

圖片
【 尼可拉斯.佛里蘭 x 臺大晨曦社 】 . 寂靜的快門 The Little Steps of a Western Buddhist Abbot . |時間 Date and Time 11/13(一) pm7:30-9:30 . |地點 Location 博雅教學館102教室 R102 Liberal Education Building 校內地圖/MAP: https://goo.gl/QPq86v . |講者 Speaker Nicholas Vreeland(印度惹對寺住持,the Abbot of Rato Dratsang Monastery) 尼可拉斯·佛里蘭,出生在1954年的瑞士日內瓦。他 出生於外交官家庭,父母都是美國人,祖母黛安娜·佛里蘭 (Diana Vreeland)曾是知名時尚雜誌Vogue的主編, 他13歲開始學攝影,本該是活躍紐約時尚圈的攝影名人, 卻剃度出家,學習藏傳佛教13年考取格西,並成為第一位 在藏傳寺院擔任主持的西方人。 Nicholas Vreeland is the Abbot of Rato Dratsang, one of a few important Tibetan Government monasteries under the patronage of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Vreeland is also Director of The Tibet Center, the oldest Tibetan Buddhist Center in New York City. He is a Buddhist monk and holds a Geshe degree, the equivalent of a PhD. Born in Geneva Switzerland to American parents, Vreeland was educated in Europe, North Afric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which he pursued a career in photography. In the late sixties and early seventies, Vreeland worked as an assi

回歸現實:大航法師與佛青法談紀錄

圖片
2016年獅頭山金剛寺參訪 大航法師與佛學社同學法談全文 2016/04/02 一、法談開示   歡迎你們來到山上,緣分也深啊!現在四月,前一陣子都下雨,這個時候應該不大適合在外面坐,可是你們來天氣不錯,夏天在這裡這樣坐非常舒服,我們也常這樣坐下來討論佛法,所以難得在四月初還可以這樣座談,我想我們有這個緣份。這邊有一些問題我待會可以回答,在這之前先給大家一些觀念,這個觀念明天我們的課也會稍微提到。最近我一直在跟大家提,我們長久下來學佛慢慢有一點變質了。   我們剛從印度回來,到印度去朝聖第一站是到鹿野苑,就是佛第一次為五比丘說法的地方,我常講說佛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說的法,講的名相都沒有我懂得多,因為它是第一場嘛!現在很多人去朝聖帶著一種宗教情感,非常感性地在那裏膜拜、唱頌,但在那一站我跟大家提到其實在那個地方,重點不是宗教上的儀式,因為佛陀當初在那裏談的是「四聖諦」,在佛法裡常講「見緣起即見法,見法見如來」,這句話是很典型的句子,也就是見如來是怎麼去見的?我們經常往外一直找,沒想到見法是見如來。那怎麼個見法?是見緣起。緣起在哪裡?就在這裡。   我想很多人都聽過佛法,我們講緣起性空,但現在很多都講得空洞了,談的是很理論的緣起,但無法去觀察現前的緣起,所以道理歸道理,但佛法的道理無法落到現實,學佛以後慢慢走向宗教,慢慢抽離原來覺悟的內涵。很多人學佛很多年,我一直問:「你學了那麼多年,你的感應是什麼?」在座可能有的人學得深有的人學得淺,但我們勢必要很清楚到底學佛是什麼?學得久的人,你能不能跟我具體講到底佛法在你身上起什麼作用?我們會尋求三寶的加持,但加持的感應源頭在哪裡?恐怕很多人不知道。   我們這邊有沒有人念佛?好,念佛能不能往生?誰說的?(同學:經典說的)經典說的,但為什麼念佛可以往生?(同學:感應道交)我知道感應道交,為何會感應道交?這很有意思,它有道理的。苦、集、滅、道是連貫的,佛法談的苦是很真實的,它不是故意要弄得很負面讓你產生灰色思想、很消極,它講的苦「諦」就是真實,「原因(集)」很真實,苦集滅了才叫「滅」,沒有另外滅哦,你不要亂滅,什麼叫涅槃?就是苦集沒有叫涅槃,沒有另外一個涅槃。那「道」呢?就是從出發點通往目的地的這條路,叫做唯一正真之道。這中間沒有任何一點感性,就是事實而已,佛法講緣起就是事實的意思。   所以從現實認識就能見到佛法的真義,就能真正見到

龍欽巴尊者三十誡 by 台大晨曦校友居士林英文佛學小組

龍欽巴尊者三十誡 台大晨曦校友居士林英文佛學小組 譯 1987 從龍欽巴尊者遍法界的大智願雲中,射放出溫煦的慈悲光芒,照亮祈求尊者的人。充沛的甘露雨經常降下,滋潤眾生的心田,培養成熟法報化三身的苗芽——讓我們禮敬這位能夠護持我們的偉大上師、三寶護法的至尊。   由於大誓願的力量,使我不費力地躋身於至高無上的偉大成就者傳承行列中;但是因懈怠,虛度此生,現在已日薄西山。我想效法心行仙人,然而我卻極為沮喪,因為我看到別人很像我一樣的懈怠。這是為什麼,我要說出這三十項懇切的勸誡,以激發出離心的原因。   啊呀,用盡一切辦法,調伏很多眾生,在自己周圍集合一大群徒眾,可能也持有興隆的寺產。但是,這是爭端的根源,也是執著我心的原因。   【 靜居獨處,是我懇切的第一項勸誡 】 在想要去除障礙和降服魔外等等的村莊法會中,有人就會在人群當中,顯露習性。可是由於貪愛食物和財寶,導致心靈被魔所盤據。 【 調伏自心,是我懇切的第二項勸誡 】 從窮人那裡搜取了許許多多的稅賦(譯註),來興建大的佛像塔寺,與分發許多佈施品等等,但是,基於這種善意的所作所為,反而是累積罪業過失的原因。 【 培養善心,是我懇切的第三項勸誡 】 為了表現自己的偉大,而向人家講經說法,並利用種種欺誑的手段,來保有一大群尊卑高低的徒眾,這就是產生執為實有的驕傲原因。 【 腳踏實地,是我懇切的第四項勸誡 】 用種種欺騙的手段,來做生意及放高利貸等等,以這些邪命所積聚的錢財,也許可以好好的做一番供養,但是基於貪心的這些功德,是為八世法(八風)所動的根源。 【 去除貪慾的梵行,是我懇切的第五項勸誡 】 當證人、保證人和捲入訟事,我們也許可以因此調解別人的爭端,而認為這是為了利益所有人,但是沉溺於這種,會造成為利益而為。 【 不要期望好處和別人的報答,是我懇切的第六項勸誡 】 擁有權勢、財富、眷屬和福德,且名揚四海,可是到死時,這些毫無用處。 【 努力用功修行,是我懇切的第七項勸誡 】 執事與侍者等擔任有職務和廚師的人,是寺院的支柱,但是以這些工作為旨趣,是產生煩惱的原因。 【 減少忙碌於這些瑣事,是我懇切的第八項勸誡 】 攜帶法器、供養、經像書本和炊具等等所有必需裝備到人煙罕至的深山修行。然而,裝備齊全是困難和爭端的根源。 【 身無長物,是我懇切的第九項勸誡 】 在世風日下的今天,我們也許會責備周圍粗野的

【 佛法分享 】 慧度法師

【 晨曦社57週年社慶 x 圖滇悲桑格西 】

晨曦社57週年社慶 x 圖滇悲桑格西 直播影片

【 普門品大意開示 】 法藏法師

2017.03.24 台大晨曦社、國醫曉鐘社、輔仁大千社 於板橋水月閣聆聽 法藏法師開示普門品大意

【 為大學佛青開示佛法 】 宗興律師

106年04月08日 因應社員發心求受皈依的因緣,便與台大晨曦社同學共同上白雲寺禮請 宗興律師傳授三皈依, 律師並慈悲應同學之請,進行約半小時的佛法開示。

歷史性的一課:圖滇悲桑格西 x 晨曦57年社慶

圖片
臺灣大學晨曦學社 57週年紀念活動 晨曦社自1960年成立以來已走過57個寒暑, 期間曾創造臺灣大學生學習佛法的風潮, 也經歷了艱難的社團經營困境。 在這起起伏伏的歲月當中, 我們仍然秉持著初衷, 希望使佛法的智慧在校園中持續流傳, 引領他人與自己迎向生命的晨曦! 今年的社慶活動將和畢業社友及友社同學一起相聚傳無盡燈, 另外很榮幸地邀請到社課讀本《掌握緣起,擁抱快樂》的作者--圖滇悲桑格西現身說法, 給予大學生一些建議,並回答問題。 誠摯邀請您參與本次社慶活動, 現場將準備餐盒與書籍免費與您分享! ☆★☆★☆報名資訊☆★☆★☆ 佛學社社員 / 各大專院學生: https://goo.gl/vqnA8D 社會人士: https://goo.gl/PxjMHF 晨曦校友會: https://goo.gl/5p5qHj ☆★☆★☆★☆★☆★☆★☆★ ※ 現場座位有限,報名額滿為止 ※ ※ 現場有中文翻譯 ※

孟夏遊蹤:金山金法林參訪

圖片
期中考結束後的第一個參訪活動, 將到金山去拜訪藏傳佛教寺院「金法林」! 除了欣賞建築與佛像文物之美外, 還可以了解藏傳佛教及噶舉派的內涵, 最後還有機會到北海岸觀海賞浪唷! 報名截止:2017年4月28日 (週五)下午6:30前 ☆★☆★☆★ 全台大專院校學生 / 佛學社社員:全程免費 社會人士:每人1000元 ☆★☆★☆★ 報名網址: https://goo.gl/LX9rjq

【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五)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圖片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五)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民國77年5月1日 講於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演講廳 陳元暉 記 (本文刊登於晨曦通訊第63期)   我想西藏的師父很有智慧,他們創造了濃縮的忍耐訓練,例如金剛百字明的念誦。所以,我們現在了解,因為不同的文化,而有不同的修行方法。不僅如此,不同時間(代),也會改變修行方法,在不同的地點,也會改變修行的方法。我不想談西藏佛教四加行或前行,因為我不認為它很適用於目前,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四加行的意義,只要談談前行法的利益是什麼。在今天,有很多人都想省略掉前行法,而直截了當地進入「核心」的修行,當然如果你是很特殊的弟子,你可以這樣去修,但是如果你沒有很好的前行修持,你會怎麼樣呢?這就意謂你沒有忍耐力,這意謂著你的心是狂野的,你很容易生氣,你很容易嫉妒,這樣你說你要修「核心」法,你沒有前行法的基礎時,你就開始修「核心」法,你就會更加地茫頭無緒,你的情緒不會為修行所克服,反而會控制影響你的修行,然後這件事會變得很嚴重,可能就會對你的上師(師父)憤怒,甚至對佛教產生錯誤的見解,會說禪定是假的,佛所說的是錯誤的,因為這些對我並沒有幫助,我還是在受苦,然後開始怪罪它,不了解真正應該怪罪自己,因為你應該做的是不要使新狂野,但是我們不希望這樣,我們希望心是狂野的,永遠不想馴服自己,你不要有任何的忍耐,同時,你卻又想要覺悟,有狂野的心是不可能開悟的,然後就怪罪到開悟的方法上去。這就是為什麼前行的修持非常重要。   在現代的社會中,像這樣濃縮的前行法是很不容易去修的。我們每天愈來愈忙,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有明天好活,真正的生命還會繼續來到,我們都在做這樣的期待,有真正的生命來到,愈長大愈忙,社會也變得愈忙,即使你想一心向佛,成就修學佛法,你會發覺許多問題,因為你要吃,你必須依賴別人,當你必須依賴別人的時候,你必須計劃,然後打電話,然後一切再重新開始,所以在這種情況裡,正如我所說,要修四加行或前行法是很困難的,我也想說,四加行在今日這種狀況裡沒什麼用處,大多數修四加行的人認為四加行(前行)可以馴服我們的狂野的心,但是當修完了這些前行法,就更會想我已經修完了。存有競爭心,誰先修完了十萬遍大禮拜?你多少天能修完?我多少天能修完?你的心仍然是狂野的,對你一點幫助都投有。   我對一些西方朋友說,他們對我說他們想去尼泊爾,他們要去那裡修行,你如果要去,最好先

國醫曉鐘社講座:悉達多的手術刀

圖片

【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四)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圖片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四)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民國77年5月1日 講於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演講廳 陳元暉 記 (本文刊登於晨曦通訊第62期)     就像有人說他是小乘,我是大乘,有些人則說是金剛乘,佛陀是漂亮的,「他」坐在佛籠上,「他」喝、「他」吃、「他」必須嗅香味,愈來愈糟,也許過了好幾年後,人們特別給「他」廁所住,這是我們親近佛陀的方式,多麼的侮辱「他」啊!是這樣的侮辱!我們實在不應該這樣對待「他」,我們對待「他」卻像對待我們自己──一個需要吃喝的人。其實比我們還糟糕,我們吃好的食物,卻只給「他」一點點的水,給「他」幾盞燈,我們不知道是否能夠這樣的活下去!「他」坐在那裹,即使一年了也沒洗澡,過了幾千年之後,「他」就被稱為古董,人們做了一個門來保護「他」,是多麼奇怪,我們必須趕快逃離這個佛教,跳出這種對佛陀牢固的概念、這種我們所看到的另一種最壞的娑婆世界,因為它有美麗的名稱,容易使我們分心。我想能夠遠離這些,才是真正的佛教徒。這樣,你可以稱呼自己是回教徒、基督徒,都沒關係。事實上,我們為了利益眾生,我們可以任何一種宗教來稱呼。我想如果今天所有各種不同的宗教、各個師父,都能在這上面多想一點的話,則每一個宗教都會變得更偉大。     現在我們巳談到表面的情況,今晚的中心主題是如何修行,在理論上,我們應該思惟探求生命的真相,而非宗教理論的知識。談到修行,我們有完全不同的門徑。何謂修行?修行是訓練。訓練什麼呢?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從事精神訓練的人就是修行者。何謂修行者?一個不好的人想變成好的,這是說他有各種不好的情緒,如生氣。早先大家聽我說,可能會認為我對像供佛這一類文化似乎是很反對的,但是我們現在要談到很專業的,因為我們談到修行,在儀式上必須很專業,並非我們應該這樣。例如,從理論上說,一切皆空,但實際上,我們頭痛時,必須吃藥,如果我們想到空性,我們可能就不會有頭痛,但是實際上,我們必須找藥吃。     現在談到前行怯的修行,這必須結合我們的文化,修行來自文化。在我往下談之前,我必須警告各位,文化和佛陀的教化總是兩回事。文化為人類所創造,佛法是佛陀的教示,這兩者是不同的。佛法超越概念、超越習俗、超越傳統、超越歷史。然而我們都是人,我們生於社會,這意謂著我們有文化。文化是由一群人所造成,諸如拉手、個人創造力的培養、微笑和不微笑。因此,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文化,每個國

【佛菩薩紀念日的深義】 法藏法師

圖片
【佛菩薩紀念日的深義】 時間:106/03/16 主講:法藏法師 影片紀錄: https://youtu.be/3cO6VjOjKq0 適逢觀音菩薩的聖誕紀念日, 法藏法師帶領大學佛學社同學供燈, 並開示佛菩薩紀念日的深義。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三)】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圖片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三)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民國77年5月1日 講於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演講廳 陳元暉 記 (本文刊登於晨曦通訊第61期)   (接續 上文 )如果我們是聰明的話,我們到老師那裡,我們接受同樣的教導,但是我們的心總是在思索生命的真相,我們閱讀經典,在經典中有些是給世俗的人看的,所以有些神化故事。當我們看到這些時,我們儘量以不同的觀點來讀,例如有一部經典,在開頭時,講得很美妙,敘述佛的性德、佛的神通道力,他可以將宇宙納入一原子中,可以將十方納入一方,很多像這類的描述。因此,各位若是不了解佛法的普通人,就會以為佛陀是超人;如果只會模仿老師或被湯匙餵的「二手」人,有盲目的虔誠心,他怎麼想呢?當然,佛陀有能力做到,可是我們不能,就是這樣!他們的了解僅止於此。為什麼佛陀能,而我們不能呢?這些人可以說只是狂熱的宗教徒,他們相信分化對立。   認為佛陀是超過我們的時候,則以完全不同的角度來讀這些經書,就會想,小和大其實是唯心所造,事實上沒有最大,沒有極大這樣的東西,也沒有小。因為現在我們能細分為很小的東西,過了幾年之後,可能再細分;原先為大的東西,也可能變得更大,大或小端視我們如何使用。無知的人認為大小真有外在的存在,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對於高度的觀念混淆。高、漂亮;矮、糟糕,為什麼世俗凡夫總是有這些大小實體的概念?其實,這些並沒有客觀性的存在。所以,佛陀知道根本沒有諸如大小等問題。因為他知道這一點,所以他能夠把整個宇宙放進一顆原子內。如果我們沒有大小概念的問題,我們也可以把大的東西放到小的東西裡面。這部經典,其實就在講這個道理,但是它是給很多不同的讀者讀的。   所以,經典說,佛陀沒問題,他有辦法把整個宇宙放進一個原子裡面。正如我所說,當有智慧的人來讀這部經典時,佛陀與我自己不可分,是心的實相,依據這個實相,沒有小的存在,甚至沒有把大的東西放進小的東西這件事。能夠這樣修學的人他就已經了解佛教,認為漂亮的事物才是佛教,他不會去品評任何事物,他不受佛教的束縛。今晚我要強調的是最狡猾、最壞的東西就是佛教。任何時候我們能夠達到超越佛教所稱呼的境界,這樣是不錯的。在娑婆世界中,地獄、佛教和涅槃三者,我認為地獄比較好,每一個人都想逃離它。但是佛教徒沒有人願意從中逃離,因為不願遠離,所以都在佛教中爭奪。(待續)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圖片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民國77年5月1日 講於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演講廳 陳元暉 記 (本文刊登於晨曦通訊第60期)   當我們探討生命的真相時,每一個人都可以有精神和物質方面的領悟。例如,一位計程車司機,他可以沒有佛堂,他可以沒有上師,也許他有一個很驕傲的上師,然而他仍然可以領㑹到生命的真相。當他了解生命真相時,他就知道如何放鬆。而在寺院中,有位出家人,周圍環繞著佛陀所說生命真相的經典,他從來不去閱讀,即使讀了,卻用不同的心態去讀,但他沒有了解到生命的真相,也許他了解了一點點,但也只是宗教方面的知識,對生命的真相完全沒有了解。我想他一定很無知的,比那位計程車司機還無知,因為他不知道如何放輕鬆。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們研究修持前行法時,不要去研究生命之外的東西,這點很重要。   大部份的人都比較無知,滿足於現世的生活,一直都在誤解快樂與痛苦,喜歡等待、希望、期望和計劃,所有這些意圖都是緊張焦慮。但是無知的人卻喜歡過這種生活──喜歡希望、希望很快就見到你、希望你活得久一點、希望你活得好一點,這些其實都是痛苦,這些真的不好。我們必須要了解這些。早上吃早餐、中午吃午餐、晚上吃晚餐;明天也同樣,再後天也是一樣。有時候發生戀愛,事實上,這些會慢慢帶來痛苦。有些時候有粗暴的行為。有些比較聰明的人就會這麼想:在這些部份生命的背後必定存在著某些意義或真相,像這種人是很難得的。即使他們有這種想法,還是仍然有很多錯誤的方向。在對生命現象產生疑問的時候,也許會到處去請教,去問朋友,也許在一些朋友中,有一個人說:「在這個城市裹有位偉大的老師,他或許可以幫助你。」這樣很好,於是他就去了。這裹最重要的一點是,大部份的聰明人到了那裏之後,就被這位老師所影響;不過這樣還好。但是有些人的生命成為被用湯匙餵的人,這樣就不好了,特別是當你的生命變成二手的生命而沒有邏輯的理由時,甚至你只是重複老師所說的話。如果你的老師說佛陀是好的,你不加思索也就說佛陀是好的,而不知道什麼是佛陀;說娑婆世界是壞的,你也就說娑婆世界是不好的。然而現在怎麼樣呢?你還是一樣地回到無知的狀態。   首先你是很不好的,過了一段時間,想到我應該做些事,生命是什麼?然後去見老師,從內心深處發出,問了一些問題,老師也照往常回答:「佛陀是好的,娑婆世界是壞的。」如果我們稍微用智慧來聽則還不錯,但是我們大部份都在聽老師講。而事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一)】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圖片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一)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民國77年5月1日 講於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演講廳 陳元暉 記 (本文刊登於晨曦通訊第59期)     各位晚安!請不要介意我瞌睡的臉孔。今晚我要來談談學佛者基本前行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確地實踐。這個題目事實上不好講,因為一般人都不喜歡修前行法,大部份的人,真正的興趣在於修「核心的法」,而要省略掉前行法。甚至雖然有些人在修核心法,但見解多不正確。前行法必須修而且很重要。如果不了解什麼是前行法,不了解它的理論基礎,那麼就有盲修瞎鍊之嫌。特別當我們在作心靈方而的修持時,如果沒有很好的基礎,則往往會把我們的修持物質化,如果只是純粹的物質,那也沒什麼要緊,可是假如將心靈的修持物質化,那就很糟糕。我們大部份人都有心靈上的沈迷。當我們仔細考察所作所為,可以發現都是心靈上的物質。這是為什麼不同宗派、師父和寺院之間,會存在各種混淆不清的觀念。     心靈物質化根源於「私我」,當我們有私我時,則不論做什麼事,總會附著於精神物質化。我總是說今日大多數的佛法修行人,似乎是最富有娑婆生命的人。純粹的娑婆生活建立於偽裝,娑婆世界的本質在於偽裝。當我們觀察世俗的農夫、商人或觀察偉大的師父、世俗的師父和所謂佛教的修行人時,就會發現很多心靈的修持者是虛偽做作的。大部份的所謂佛教修行人是躲在佛的名字後面的。很多出家人,像我一樣,躲藏在袈裟後面。農夫和商人,他們沒有什麼東西用來躲藏。他們通商同意以欺騙養家謀生,可是顯然地大家可以看出來,心靈的修持者常常有較多的藉口,特別是較高的大乘和金剛乘,他們有更多的藉口。因此,我們必須來談談前行法。     今晚,我將儘可能嘗試不談佛教的前行法。在這個世界中,特別是在東方,人們有點比較執著佛陀和宗教的概念。人們幾乎致力於二種活動,一種是追求正常的生活,而後是心靈的生活。也許每天有一個小時待在佛堂裏,坐在柔軟的墊子上,旁邊圍繞著佛像,然後我們談的是一些不一樣的事,而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又談不同的事。例如當我們去寺院,我們表現得像是非常嚴肅的佛教徒,儘可能不說謊,儘力頂禮;當遠離寺院、上夜總會時,就可以說謊,就可以喝酒,沒關係就這樣去做。如果各位繼續這樣做,我們就不知道如何將佛法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事實上佛教和佛陀的名稱並不重要。例如說佛性,很多人談佛性,以為佛性很好,藏在某處。在潛意識中認為它是單獨存在的東西,每個人都有善

Bodhisattva GO! 短暫心經-四小時密集課程

圖片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的隻字片語常讓人琅琅上口,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五蘊皆空」…… 雖然經文僅有短短260字, 但讀起來仍覺得生澀難懂, 難以體悟其中的奧秘。   別擔心! 2017年3月的「Bodhisattva GO!」 生活佛法課程, 規劃了四小時的密集課程, 透過影片與文稿中三位善知識的精闢解說, 幫助你快速掌握《心經》要義, 以及如何運用《心經》的智慧改變自己的思維, 讓你不再膽顫心驚!   時間:3/13(一)、20(一) 19:00-21:00 地點:博雅404   3/13(一) 大航法師:心經略解(講於僧伽研習會) https://youtu.be/voprqW1kQRM https://youtu.be/13MPV37QL40   宗薩欽哲仁波切: 《心經》開示與禪修文字稿     3/20 法藏法師:心經大要(講於成功大學) https://youtu.be/Zk1QCM7RU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