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欽巴尊者的著作 by 台大晨曦校友居士林英文佛學小組
龍欽巴尊者的著作
Gyurme Samdup(覺嵋桑度堪布) & William Farmar著
臺大晨曦校友居士林英文佛學小組 譯
1987
龍欽巴尊者著作等身,哆康(青康一帶)的曲札桑布編了二百七十種書籍目錄,包括詩、醫藥、星象、修辭學、及文法和歷史。尊者也編寫過許多法本和讚頌。龍欽巴尊者最重要的著作是「思想寶庫集」,並以此聞名。其中一冊,或許也是最重要的是「七寶藏論」,這本書幾乎涵蓋了所有佛教的理論和修持,也是了解無上大圓滿教法所不可或缺的。茲簡介其內容如下:
1 .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是「妙義寶藏」:包括簡要的本文和詳細的論述― 「經教庫」,討論真如法性的觀念。
2 .「持意寶庫」:大乘口訣論:包括二十二章本文和很詳盡的長論---「白蓮花」,闡述大乘的佛教宇宙觀,並論及印度的非 佛教哲學體系。附錄有「持意寶庫指導妙義金剛藏」。
3 .「大乘最勝寶藏」:是本文中最長的一冊,共分二十五章,詳論大圓滿教法。
4 .「口訣寶藏」:分六個主題,簡要描述佛法要義,包括理論和修持實踐。
5 .「無上密光明金剛藏三處明句寶藏」:分十一章,論述大圓滿思想的精髓。
6 .「一切乘明義宗義寶藏」:詳盡探究佛教哲學,闡述佛的最初教導、印度四大宗派的發展及無上大圓滿。
7 .「真理寶藏」及其註疏「三藏義解(三部心要義解)」:討論真如的四項特質-----包括不落言詮、眾生本具、內證而得和寂靜,以及可以接受這種教法的人。
這部七藏寶論,似乎是在不同時間和為不同目的而寫的,後來才把它們編輯在一起。因此有不少重複和不連貫的地方。不過這幾本著作,對於闡揚西藏佛教史中的大圓滿思想,貢獻頗大。
龍欽巴尊者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休息三部曲(三休息)」,根室教授(Professor Guenther )曾將之譯為英文。這卷三部曲的第一冊「心性休息」,共十三章,以道次第方式編排,詳細解釋心性(追求法性的基礎意義和重要性)。其註疏「大馬車」及附錄「白蓮鬘」的結構分析,對這個主題進一步予以發揮。此外,並有導義,把本文分成一百四十一個參究題目。第二冊「禪定休息」,共有三章,討論修習禪定的適當處所、修習者與修習的過程和目的。原文的論述「清淨車」,詳論通往法性的途徑---觀想。附錄有「白蓮花鬘」或稱「寶鬘」的結構分析和簡短的導引論,叫做「心要藏精華」。第三冊「虛幻休息」,共八章,討論把經驗作為觀想和思考目標的方法。每章都說明釋迦牟尼佛如何以比喻解說諸行無常與諸法無我,如夢、幻、影像、妄想等等。附有註疏「好車」,更進一步予以說明。並有本文的結構分析,即「白團花鬘」及簡短的修行指南「如意寶」。
與三休息有關的另一部著作是「自由解脫三部曲(三自解脫)」。第一冊「心性自解脫」,共三章,討論心性的特質----自我存在和本來自在,但一有染著即會消失。因此,龍欽巴尊者說:「不要執著分別“彼”和“此”,內覺不可說彼或此,不要以凡心誤解本性,要超越知識層面,因為心性是眾生本有和自我具足的,還他本來面目。」第二冊「法性自解脫」,認為法性是超越人類思維的。第三冊「平等自解脫」,進一步發揮了悟即是法性的關係,雖然法性可因各種因綠而顯現,但仍是如如不動。
龍欽巴尊者對上述每一本著作均有註疏和導引提要。前者稱為「光輪」、「光穗」和「光網」,後者稱為「法身自現」、「法身自然狀態」和「法身自成(即天成任運)」。這些著作,至今僅存三本「導義」,叫做「道次第藏」、「如意樹」和「寶藏」。「三稱精義(三稱心中心)」是「四只心要」的一部份。第一冊「空行精義(空行心中心)」,在闡釋和深入分析蓮花生大士和移喜措嘉「空行心要」。現存本共有六篇,描述與空行教法有關的修持、口傳和灌頂之外、內和秘密義。第二冊「上師精義(上師心中心)」,闡釋和深究無垢友大師所著,而為娘提增桑布在浪達瑪時代所埋藏的「無垢心要」教法。除了主要教法外,還包括主要護法的修持法。第三冊「甚深精義」,有二篇,第一篇是整個心要教法的歷史,然後在本文中,融合各種心要傳承。以此更進一步闡揚尊者上二冊的著作。
在尊者的其他著作中,值得一提的是「三種除暗」,調和了心要教法和「秘密心」密續。目前現存而彼此不相關的還有短篇集,稱為「雜密」,有兩卷,包括詩、讚頌和啟請文、祖師傳記(在四只心要第九卷可看到一些)、歷史註腳和顯密短篇論文。從各個方面來看,在所有西藏文獻中,龍欽巴尊者的著作論文集最為光輝燦爛且最具獨創性。尊者所有的著作深受大圓滿教法的啟發,實際上,也等於是文殊師利的著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