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五)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學佛者的基本前行(五)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民國77年5月1日

講於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演講廳

陳元暉 記

(本文刊登於晨曦通訊第63期)


  我想西藏的師父很有智慧,他們創造了濃縮的忍耐訓練,例如金剛百字明的念誦。所以,我們現在了解,因為不同的文化,而有不同的修行方法。不僅如此,不同時間(代),也會改變修行方法,在不同的地點,也會改變修行的方法。我不想談西藏佛教四加行或前行,因為我不認為它很適用於目前,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四加行的意義,只要談談前行法的利益是什麼。在今天,有很多人都想省略掉前行法,而直截了當地進入「核心」的修行,當然如果你是很特殊的弟子,你可以這樣去修,但是如果你沒有很好的前行修持,你會怎麼樣呢?這就意謂你沒有忍耐力,這意謂著你的心是狂野的,你很容易生氣,你很容易嫉妒,這樣你說你要修「核心」法,你沒有前行法的基礎時,你就開始修「核心」法,你就會更加地茫頭無緒,你的情緒不會為修行所克服,反而會控制影響你的修行,然後這件事會變得很嚴重,可能就會對你的上師(師父)憤怒,甚至對佛教產生錯誤的見解,會說禪定是假的,佛所說的是錯誤的,因為這些對我並沒有幫助,我還是在受苦,然後開始怪罪它,不了解真正應該怪罪自己,因為你應該做的是不要使新狂野,但是我們不希望這樣,我們希望心是狂野的,永遠不想馴服自己,你不要有任何的忍耐,同時,你卻又想要覺悟,有狂野的心是不可能開悟的,然後就怪罪到開悟的方法上去。這就是為什麼前行的修持非常重要。

  在現代的社會中,像這樣濃縮的前行法是很不容易去修的。我們每天愈來愈忙,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有明天好活,真正的生命還會繼續來到,我們都在做這樣的期待,有真正的生命來到,愈長大愈忙,社會也變得愈忙,即使你想一心向佛,成就修學佛法,你會發覺許多問題,因為你要吃,你必須依賴別人,當你必須依賴別人的時候,你必須計劃,然後打電話,然後一切再重新開始,所以在這種情況裡,正如我所說,要修四加行或前行法是很困難的,我也想說,四加行在今日這種狀況裡沒什麼用處,大多數修四加行的人認為四加行(前行)可以馴服我們的狂野的心,但是當修完了這些前行法,就更會想我已經修完了。存有競爭心,誰先修完了十萬遍大禮拜?你多少天能修完?我多少天能修完?你的心仍然是狂野的,對你一點幫助都投有。

  我對一些西方朋友說,他們對我說他們想去尼泊爾,他們要去那裡修行,你如果要去,最好先聽我說。如果你們信任我,尼泊爾是一個最壞的修行地方,為什麼?其實有時候紐約是最好的修行地方,因為我對紐約的娑婆生活很清楚,它是一個很緊張的城市,任何敏感的人都設法離開那個地方,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緊張,然後他們想要逃出來到尼泊爾。在那裡可以看到山,在那裡可以換錢,換到更多的錢,因為匯率高。在紐約一星期的所得,在尼泊爾可以吃上一個月,在那裡有很多的喇嘛可供選擇,到處走走,每天也許可見到不同的喇嘛,有時候就像逛街買上師一樣,然後今天想聽法就去聽,不想聽就不去聽,然後你說· 「我想閉關。」師父問:「在那裡?」你回答:「安靜的地方。」然後就到一處安靜且視野景觀很美的地方,執著這個視野,其實現在是怎麼一回事呢?你現在已逃出紐約的生活,你並非為了開悟,而是為了長期野餐,為了長的假期,你沒有看到眾生受苦,因為那邊沒有紐約,紐約就像是偉大的老師告訴你這個世界有苦難。

  慢慢地,這些尼泊爾的修行人不再重視佛法了,他們變得喜歡挑選,你的心仍然是狂野的,有些人還吃藥物,這真是不好,因為什麼都沒修。你最好待在紐約,每日二十四小時,只修學佛法三分鐘,在地下道,你可以碰到任何各式各樣的人,想像他們都是佛陀所化現。當有人罵你時,就認為他是在告訴你要認識你自己,如果有人說你很愚笨,就承認,接受它,這就是在教導你忍受,真正使你的心不再狂野。你們要了解,前行法就在使我們不狂野,目的在此,而非完成十萬遍的數目。悟道是一種行動,證道是一種結果,眾生是諸佛的根源,而佛不是眾生的根源。

  底下係仁波切公開接受聽眾挑戰的答客問:
  問一:文化與佛法如何分別?
  答:不同的服裝,大、小乘、金剛乘、西藏佛教所著不同的僧服,不同的獻供方法,不同的禮拜,不同的尊重感受,一這些都屬文化。佛教則是佛陀的教示,這些教示不屬於任何文化,是超越文化的,但是我們需要文化,沒有文化就沒有方法,我們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我們用文化來裝備佛教,就像杯子和裝在杯子裡的水,如果你想喝水,佛法就像水,杯子就像文化,重點是在喝水,而不是喝那個杯子。

  問二:如何判別了義與不了義?
  答: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如果我們談到一般性的了解,往往不是了解,這是不了解的持續。所以,只有兩種方法能夠達到證悟,了解所有的一切或一切都不了解,那一種比較容易呢?了解一切比不了解一切要容易多了,因為你如何不了解一切而到達一種什麼都不知道的境界呢?首先你了解你自己,這永遠是了解一切的開始,也是不了解的開始,當我們了解自己的時候,這是多麼的重要!你同時又不了解別人的重要性。

  問三:如何克服學佛過程的痛苦和對抗惰性?這個痛苦指的是馴服自己狂野的心,犧牲慾望,練習專注所帶來的辛勞。
答:這是一個很實在的問題,懶惰是我們最大的問題,惰性通常來自缺乏熱誠,這樣自然就會有惰性。我建議你多看佛書和多了解有關禪坐或其他修行,來建立熱誠,慢慢地你就會較精進修持。就像你看廣告,然後你想買。所以請你先閱讀佛法的廣告。你在學佛中之所以會帶來痛苦,是因為你成為宗教的狂熱徒。

  問四:為何天天吃飯睡覺,有時候有愛情故事導致痛苦?
  答: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首先你會這個樣子,是因為你想要有愛情故事,你們同意嗎?所以把自己偽裝得很漂亮,你設法把自己打扮成不是自己的樣子,從你的穿著上,從你的髮型上,從各方面,你想盡辦法去惹上這些麻煩。事實上,我們一直在造作導致煩惱痛苦的因,如果你不想要,你就不會有這些痛苦,這點很重要,要知道這些痛苦都是我們自作自受,這也就是佛法的所謂業力。

  問五: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答:這是所有佛教徒所想要解答的問題,也是所有宗教學者想問的問題,什麼是生命?有二個答案,一個是相對的,另一個是絕對的。生命的目的或生命的事實是在期望痛苦。從究竟的事實言,它是超越期待以及痛苦,這對各位是否很難了解?(全文完)

留言